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老奇台人民法庭的“泥土味儿” 10个案子,9个事关农事
作者:杨舒涵  发布时间:2024-08-21 18:04:06 打印 字号: | |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发生在咱们这里的案件,大多和农民、粮食有关,要在源头上做好把控,更要用心用情办案,维护好农民切身利益。”8月17日,刚刚调解完一起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的奇台县人民法院老奇台人民法庭庭长贾维亮说。

  奇台县是新疆重要的产粮大县。奇台县人民法院老奇台人民法庭每年受理的1000余起案件中,90%都与农业生产相关。如何使粮仓更丰盈,让农牧民饭碗端得更牢?该院牢记服务保障“大国粮仓”的司法使命,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可调”的机会抓在手里,将突发的“农时”矛盾第一时间从源头上化解,保障老百姓春种秋收有序进行,在广袤的金土地上绘就法治好“枫”景。

  案件随农时 管好农家事

  8月15日,一走进老奇台人民法庭,记者就被墙上挂着的法庭“四季歌”所吸引。该法庭将农时和立案的关系按照季节分类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宣传板块,让人“秒懂”法庭功能。

  法庭建在金土地,说的都是农家事。

一起塘坝纠纷在土圆仓调解室内顺利化解。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摄

  “我们法庭收案与农时相关。”老奇台人民法庭法官樊玉伟告诉记者,春天,农民春耕备耕,劳务纠纷的立案率就会上升;“三夏”农忙时节,无人机喷洒农药侵权纠纷、农药化肥销售合同纠纷等悄然增多;到了秋收时节,农民集中卖粮,结算农资款的纠纷会多起来;冬天虽然是农闲时节,但土地流转纠纷等多集中在这个时候。“这类纠纷可要速战速决,一拖延就会耽误来年的春耕。”樊玉伟说。

  这不,今年刚刚给村里修完塘坝的承包商崔某说,要不是法官出手快,他家3250亩麦田可就“推光头”了。

  原来,奇台县吉布库镇天河村与崔某签订塘坝修建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合同,合同约定:将村里3250亩土地转包给崔某,期限为3年。后来,村民发现塘坝渗漏,要求崔某进行维修,但维修几次后仍有漏水情况,村民们不乐意了,不让崔某的播种机下地。崔某怕误了农时,心急如焚。双方经多次协商无果,便来到了老奇台人民法庭。

  “一年之计在于春,错过了这几天的播种期,这几千亩地的损失可不小,谁来担呢?”了解到事情原委后,贾维亮对村民说。

  “庄稼没有水,农民跑断腿。水对农民来说就像金子一样,你这塘坝没完没了漏水,谁不心疼?你咋样都得给村民们一个说法吧?”贾维亮又问崔某。

  “村民是怕我秋收后跑了,没人赔偿。这样,我先交50万元押到他们账上,先让我把麦子种上,秋天麦子割掉,塘坝水放掉,我就安排人维修,行不?”崔某的回答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同意,1小时不到,矛盾解决了。

  法官懂“三农” 断案更有方

  “当过农民的法官,审理农牧区的案件更得心应手。”贾维亮说。巧合的是,老奇台人民法庭的3名入额法官都有农村生活经历。贾维亮年少时在安徽老家种过地,各种农活不在话下。“80后”法官樊玉伟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经常放羊,农活也干得有模有样。王锐法官也出生于农村,断起涉农官司来也有一套。

麦田中的普法。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摄

  法官了解“三农”对审判有何帮助?且看一场庭审。

  王某和高某于1998年登记结婚后,将户口转至高某所在的奇台县七户乡某村,并分得土地8.3亩。2001年王某与高某协议离婚,名下的8.3亩土地自1998年起,由高某的哥哥耕种至今。王某要求返还土地及前期多年承包费无果,于是将高某的哥哥诉至老奇台人民法庭。

  “这些地大部分是旱地,水地很少,前些年种地没挣钱。”高某的哥哥称自己只愿意支付1万元的承包费。王某不乐意,索要4万元的承包费。看双方一时难以和解,法官们详细了解了农村免征农业税的时间起点、小麦种植补贴政策开始时间及当地水地、旱地不同时间段的承包价格,并当着大家的面,拿起计算器和笔纸计算起来……从2001年到2023年,承包费15718元。

  一看这个结果,王某还没来得及发言,王某的姐夫发话了:“我在村里当了多年会计,法官根据具体情况一笔笔计算出来,我们心服口服,就按这个钱数走吧。”

  正是因为法官熟悉农村情况,才让这起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彰显了专业与经验的力量。

  不止法官,整个老奇台人民法庭都沾满“泥土味”。法庭的院子里种着菜、养着鸡鸭,还有狗、兔子和猫,以及还能纳凉遮阳的大棚调解室。法官们按农时安排下乡普法的内容,每次和农民坐在一起,法官们都能聊几句田里的活计,小麦浇第二水的最佳时间、小满一过就要注意虫害防治、收割机上最容易损坏的部件除了轮胎就是刀片……

  情理法相融 护“粮”辰美景

  位于奇台县境内的江布拉克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万亩麦田每年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老奇台人民法庭的干警,也常因游客踩踏麦田引发的纠纷前往景区。

老奇台人民法庭法官们精心制作宣传画册,全力守护江布拉克之美。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摄

  “一望无际的麦浪是风的形状……”今年6月,一名沿海城市的游客吉女士带着家人自驾来到江布拉克景区游玩,感叹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她拿着相机打开了自拍模式,天真烂漫的孩子也欢笑着冲进了麦地,好不欢乐。

  “都给我出来!”“禁止踩踏麦田,这么大的牌子你们看不见吗,还带着娃娃一起糟蹋我的粮食!”突然一句气势汹汹的怒喊,让他们的欢乐戛然而止,说话人是麦田的主人刘某。

  “不就踩了几十株麦子嘛,我们也不是故意的,你这么大声,吓着孩子怎么办?”吉女士有些恼了。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

  “赶紧走!”贾维亮正好带着干警在附近办案,听说这事儿,直奔景区。

  “有话好好说嘛。”一下车,贾维亮几步小跑,挡在了两人中间,“小麦是农民的命根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被人踩肯定心疼啊!人人都来踩一脚,那庄稼还是庄稼吗?”贾维亮对吉女士说。吉女士冷静了下来,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老刘,人家大老远的来咱们新疆旅游,确实踩了麦地,你生气归生气,话也得好好说嘛,你想让人家赔多少?”贾维亮看着刘某,认真询问。“嗨,也没多大损失,算啦算啦,以后注意就行了,到哪里旅游都不能踩踏庄稼啊!”一席话落地,吉女士有些不好意思,连声道歉。一起矛盾纠纷就这样化解在无边无际的麦田中。

  去年以来,老奇台人民法庭共到景区开展8次旅游普法宣传,2000余人次接受了宣传教育。今年初,老奇台人民法庭“打造司法特色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底色”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做实指导调解法定职能”典型案例。

  “粮食颗粒归仓,既关系国家稳定发展大局,更连着广大农民的‘粮袋子’。”奇台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副院长腊翊凯介绍,法院将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将司法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以更接地气、更加便民的举措多元化调解矛盾纠纷,保障农民安心种粮,颗粒归仓,全力守护粮食、耕地安全。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周琳
联系我们